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今天,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日益凸显。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的快速更迭以及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传统的刚性供应链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
本文将深入探讨柔性供应链的全链条升级过程,从需求计划的动态调整、库存策略的柔性化设计,到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旨在揭示如何通过这一系列变革,实现供应链效率与成本的最优化。
需求计划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石,其准确性必然的联系到库存水平的控制与主生产计划的制定。在柔性供应链体系中,需求计划不再仅仅依赖于历史数据和静态的市场预测,而是融入了实时市场反馈与客户的真实需求分析。
企业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整合销售数据、行业发展大数据、客户-产品变动情况、渠道特性等多维度信息,运用先进的预测算法,实现需求的精准预测。
更重要的是,柔性供应链强调需求计划的动态调整能力。当市场趋势发生显著变化时,企业能够迅速调整库存计划和主生产计划,以最短的时间响应市场需求。这种灵活性不仅减少了库存积压的风险,还提升了客户满意程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传统供应链往往采用相对固定的库存策略且策略更新速度较慢,往往等到库存结果出现再会去反向思考和调整(如常见的各类复盘和BI报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而柔性供应链则倡导库存策略的柔性化设计,即依据市场需求和主生产计划的变化,在明确的总体库存目标下敏捷动态调整单品的库存水平和库存结构。
企业通过建立智能库存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库存状态,预测库存需求。同时,采用精益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等先进理念,减少库存冗余,提高库存周转率。此外,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及时供应,逐步降低库存成本,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柔性供应链的升级不仅仅局限于需求计划和库存策略的优化,更需要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和计划的同步。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每一个环节都是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建立供应链计划同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计划协同作业,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作的基础。企业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方法,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互通和设备执行运作的互动互通,提高信息透明度。协同作业则要求供应链各参与方在计划定制、执行监控、风险管理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通过上述一系列变革,柔性供应链实现了从需求计划到库存优化和主计划自动化的全链条升级,传统的产销协同流程会转化为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库存计划和主计划,加入场景模拟和敏捷决策,且决策一旦产生会直接同步给别的环节。这种升级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了经营成本,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力。
(1)在效率提升方面:柔性供应链通过需求计划的动态调整、库存策略的柔性化设计以及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实现了生产计划的快速调整、库存水平的精准控制以及物流配送的高效运作。这些变革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在成本降低方面:柔性供应链通过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以及优化物流配送等措施,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1.1传统的计划体系通常以月/周为单位做规划,对短期波动的应对能力较弱;
1.1.2计划的制定更多依赖于历史数据和固定的预测模型,缺乏实时调整机制;
1.2.1现代体系强调敏捷性和灵活性,采用周甚至日级别的滚动计划,使企业能更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
1.2.2引入了动态调整机制,如计划的追加和减少,以便结合实际销售情况及时修正主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1.2.3加强了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透明度,通过场景模拟实现即时沟通与决策。
2.1.1对于长期订单,需要将其分解为每周或每日的需求计划,确保生产的平稳进行,并减少成品库存的压力;
2.1.2通过与客户协商,设定合理的交货周期和分批次的生产,做到日计划的小批量生产,来避免一次性大批量生产带来的风险;
2.1.3根据不一样的产品的特点,灵活调整订单拆分策略,例如某些产品能采取“前松后紧”的生产节奏,而另一些则可能更适合“均匀分布”。
2.2.1除了常规的需求总量外,还应考虑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指标,以全面评估需求的波动范围;
2.2.2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标准差或波动系数,结合生产提前期和质检提前期,帮助同步确定成品库存、半成品库存和关键物料的库存,最大化降低成品库存,但同时科学进行物料和半成品备货,以此来降低缺货风险。
2.3.1销售团队需定期按周提供和更新需求预测,预测期间为未来3个月的大客户-产品需求量。供应链部门的需求计划员对销售团队的客户-产品的需求来做拆解和合理化修订,维度做到月/周/日;
2.3.2供应链部门的供应计划员依据需求计划合理确定成品、半成品和关键物料的库存计划与采购计划,主计划员依据库存计划合理的安排生产主计划,确保按时交货的同时极致化的控制成品库存;
2.3.3工厂的PMC依据主计划进行到小时维度的柔性排产;任何需求计划的变动会同步调整库存计划和主计划,柔性排产也会依据主计划的变化高频进行重算和重新发布排产指令;
2.3.4采购部门依据物料提前期长短,分别按月、周、天的不同频率进行原材料采购。工厂的原料仓按照柔性排产进行物料备料,产线原料缓存仓按照实际生产派工的叫料进行物料的厂内自动化搬运。
3.1.2电商渠道的日发货量需密切监控,及时补充库存,防止因促销活动等问题造成的突然需求激增。
3.2.1半成品大多数都用在应对短期内也许会出现的需求高峰,特别是当生产线存在瓶颈时(如微生物检验测试周期较长),适当的半成品储备可缓解这一问题;
3.2.2包材的库存管理同样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容易成为瓶颈的包装材料,必须确保有足够的供应。
3.3.1对于O端业务,逐步建立基于客户仓库存数据的主动补货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库存管理和自动化的补货流程;
3.3.2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获取准确的销售数据,为未来的补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柔性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正引领着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潮流。通过从需求计划到库存优化到主计划和排产的全链条升级,企业不仅仅可以实现供应链效率与成本的最优化,还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柔性供应链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无限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企业应积极拥抱变革,推动柔性供应链的持续升级,以适应一直在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